《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介绍(1)

一、由来
截止2010年底,我国建筑行业共有52.2%的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获得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对于建筑施工领域的管理和施工质量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由于各种原因,国内的重大工程质量事故还是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
1、有关单位对工程质量重视不够;建筑市场存在过渡竞争,施工单位转包、违法分包严重。
2、建筑企业管理能力和质量意识不足,有的企业仅为投标而取得认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职责落实不到位,生产现场管理混乱。
3、有的认证机构和认证审核员专业能力不强,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多、分包转包多的情况审核不到位。
4、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在认证过程中,ISO标准要素与建筑行业的实际不能紧密结合,影响贯标的有效性。
为进一步提高国家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满足建筑施工领域质量管理工作专业性强的要求,国家认监会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从2010年8月1日起在建筑施工领域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除了满足ISO9001 标准以外,还要应用《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简称《规范》),即国家标准GB/T 50430-2007,两政府部门还联合发布了《关于在建筑施工领域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应用〈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2010年第21号)。

二、《规范》的要求
《规范》是关于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第一个国家标准。也是关于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第一个管理型规范。《规范》具有以下特点:
1、《规范》的基本思想与ISO 9001系列标准是一致的,但又不同于ISO9001,是ISO 9001标准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体现,是以ISO 9001标准为理论依据,紧密结合建筑行业特点编者按制的。《规范》从行业角度出发,对目前国内建筑企业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与工程质量相关的活动、管理过程和流程形式做出明确的、基本的规定。标准用的术语更多地使用了建筑施工术语、行话,更适合建筑施工企业实际,便于企业于理解、操作和贯彻执行。
2、企业实施《规范》不会与原来贯彻实施ISO9001相排斥,而是更有利于解决ISO 9001贯标/认证和企业质量管理实际的脱节问题,不会给企业增加负担,不要求企业另搞一个管理体系。已通过ISO 9001认证的企业,可以结合《规范》完善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使已制定的方针、政策、程序更贴近建筑企业的特点和实际。
3、明确强调了企业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职责。其核心是质量责任的落实,加强对分包、转包的质量管理责任。
4、《规范》主要用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也是企业自律的基本要求,同时适用于有关各方对企业质量管理进行评价。《规范》的实施要求有一定的强制性。有利于主管部门依据《规范》对认证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管理。

如侵联删未允勿转:认证生态网 »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介绍(1)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