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B第三层次文件之可靠性大纲(模板)

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大纲规定了XXXX项目在研制(生产)过程中开展可靠性工作的目标和要求,确保其达到预期的可靠性指标。

1.2 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XXXX项目研制(生产)的全过程。

2 引用标准

GJB 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

GJB 451A-2005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术语

GJB 813-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预计

GJB 841-90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

GJB 899A-2009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

GJB 1032-90 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方法

GJB 1909A-2009 装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要求论证

GJB 3273-98 研制阶段技术审查

GJB 3404-98 电子元器件选用管理要求

GJB/Z 27-92 电子设备可靠性热设计手册

GJB/Z 35-93 元器件降额准则

GJB/Z 72-95 可靠性维修性评审指南

GJB/Z 102-97 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准则

GJB/Z 108-2006 电子设备非工作状态可靠性预计手册

GJB/Z 299C-2006 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

GJB/Z 1391-2006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GJB451A-2005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大纲。

4 一般要求

4.1 目标

确保系统达到规定的可靠性要求,满足系统的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要求,降低对保障资源的要求,减少寿命周期费用。

4.2 基本原则

1) 遵循预防为主、早期投入的方针,把预防、发现和纠正设计、制造、元器件和原材料等方面的缺陷和消除单点故障作为可靠性工作的重点;

2) 可靠性工作与系统的研制工作统一规划,协调进行;

3) 遵循采用成熟设计的可靠性设计原则,控制新技术在XXXX项目中所占的比例,并分析类似产品在使用可靠性方面的缺陷,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4) 软件的开发必须符合软件工程的要求;

5) 加强对研制和生产过程中可靠性工作的监督与控制,严格进行可靠性评审。

5 详细要求

5.1 可靠性要求

本项目依据《XXXX项目》合同(任务书)和GJB1909A-2009确定可靠性定量和定性要求。

5.1.1 定量要求

XXXX项目合同(任务书)中规定的“可靠性指标”。

5.1.2 定性要求

1) 尽量采用成熟的技术,采用新技术应经过充分论证、试验;

2) 在满足产品性能要求下,尽可能简化设计,减少零部(组)件、元器件数量及规格品种,以提高设备可靠性;

3) 选用的电子元器件、各种结构件,应采用降低负荷额定值的设计,以提供更大的安全储备;

4) 进行热设计与环境防护设计;

5) 采用功能冗余设计,增加设备容错能力;

6) 按软件工程化要求开展软件开发与测试,提高软件可靠性。

5.2 可靠性工作项目要求

本项目选择的可靠性工作项目见表1。

5.3 可靠性工作计划

表1列出了XXXX项目的可靠性工作项目,以及开展各项可靠性工作的工作计划。

表1 XXXX项目可靠性工作计划

5.4 建立故障审查组

本项目依据GJB841-90建立故障审查组,负责审查重大故障、故障发展趋势、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有效性。

5.4.2 组成

故障审查组由项目总体组、项目办、质量处、型号办的代表,以及军代表组成,项目办是故障审查组的办事机构。

5.4.3 故障审查组的职权

1) 定期召开会议,审查故障信息,分析与评审故障趋势和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

2) 对重大故障、频繁出现的故障、关键件重要件故障及时分析,提出纠正意见;

3) 对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追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必要时向有关领导部门报告。

5.5 建立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

5.5.1 目的

本项目依据GJB841-90建立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FRACAS),确立并执行故障记录、分析和纠正程序,防止故障的重复出现,从而使产品的可靠性得到增长。

5.5.2 故障报告闭环系统

在产品研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硬件故障和软件错误,应根据发生故障的大小和严重程度,组织有关的人员对故障进行分析,找出故障发生的原因,提出故障的改进措施,经过分析、计算和必要的试验验证,证明是可行有效后,方可实施。工作流程图见图1。

故障纠正措施实施后,填写《故障处理报告单》,上报故障审查组。《故障处理报告单》是综合报告,故障审查组加以归纳,以判明故障趋势,评价采取纠正措施的必要性及其效果。《故障处理报告单》的格式见附录A。

5.6 对转承制方和供应方的监督和控制

1) 在合同中对转承制方提出可靠性定量与定性要求;

2) 要求转承制方按照本大纲制定的可靠性工作计划执行,并对其工作实施监督和检查;

3) 对转承制方开展的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FRACAS)工作进行检查;

4) 参加转承制方的可靠性评审和可靠性试验;

5) 要求转承制方或供应方提供产品规范、图样、可靠性数据资料等技术文件。

5.7 可靠性评审

可靠性评审按GJB/Z72-95和GJB3273-98的有关内容进行。

可靠性的评审点及评审内容如下:

1) 评审点:可靠性大纲评审

评审时间:与方案设计审查同时进行;

评审内容:主要评审可靠性大纲的完整性与可行性。

2) 评审点:可靠性设计报告评审

评审时间:与初样机设计审查同时进行;

评审内容:主要评审可靠性设计与分析是否满足可靠性要求。

3) 评审点:可靠性设计定型评审

评审时间:与设计定型审查同时进行;

评审内容:主要评审装备可靠性是否满足研制任务书和合同的要求。

5.8 建立可靠性模型

本项目依据GJB813-90建立可靠性模型。

5.9 可靠性分配

将可靠性定量要求分配到设备整件。

5.10 可靠性预计

本项目依据GJB813-90、GJB/Z299C-2006中提供的方法进行可靠性预计,预计时采用GJB/Z299C-2006、GJB/Z108A-2006的数据。

5.11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本项目依据GJB/Z1391-2006进行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

5.12 制定可靠性设计准则

本项目参照GJB/Z27-92、GJB/Z35-93、GJB/Z102-97等标准,制定专用的可靠性设计准则(包括硬件和软件),以确保可靠性设计满足本大纲5.1中的可靠性要求。

5.13 元器件、零部件和原材料选择与控制

本项目参照GJB3404-98等标准,对元器件、零部件及原材料选择与使用进行控制。5.14 确定功能测试、包装、贮存、装卸、运输和维修对产品可靠性的影响

对功能测试、包装、贮存、装卸、运输和维修对可靠性的影响进行分析。

5.15 环境应力筛选试验

本项目依据GJB1032-90进行环境应力筛选试验。

5.16 可靠性鉴定试验

本项目依据GJB899A-2009进行可靠性鉴定试验。

5.17 可靠性分析评价

通过相关试验的结果以及对产品可靠性信息的分析,评价产品是否满足合同规定的可靠性信息。

如侵联删未允勿转:认证生态网 » GJB第三层次文件之可靠性大纲(模板)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